時間:2022年10月31日14:00-15:30
形式:騰訊會議(會議號:658-381-758)
講座對象:全校相關專業感興趣師生
會議規模:100人
內容摘要:地質領域面臨諸多問題,如野外地質科考或工程前期地質勘查、地下工程的施工等;對地質災害及工程災害等進行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還存在很大困難。人工智能(AI)的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可能。報告針對AI技術在地質工程中的應用(Geo-AI),系統闡述了近期的研究進展,包括:發展了智能化地質數據現場采集裝備和現場快速分析方法,開展了對地質數據特征的研究;基于地質體的多物理場水巖耦合本構模型建立數據驅動的本構-數值模擬神經網絡算法,將大量現場監測數據和多工況條件數值模擬結果建立訓練數據集,從災后模擬發展為災前預測-預警;地下工程TBM施工過程的智能化等。最后對Geo-AI在未來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匯報人介紹:劉曉麗,1978年生,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TBM隧道掘進巖-機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圍繞“地下工程安全高效破巖”目標,以智能建造技術為突破口,開展了理論創新、技術發明和重大工程應用研究,形成了系列創新成果:創建了水巖耦合多元關聯分析理論,奠定了多場耦合復雜條件下地下工程安全性分析的理論基礎;發明了圍巖變形-滲流協同控制技術,解決了地下工程災害頻發的難題;創建了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技術體系,解決了地下工程高效施工的重大技術難題。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8)、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中國發明協會一等獎((排名第1))等科技獎勵。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體物理數學模擬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領域副主編、《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及國內核心期刊《工程地質學報》等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