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軍事訓練的歷史悠久,早在1909年晚清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就有關于軍事訓練的記載。1911年,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正式成立,仿效海軍管理,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
1954年,三校合并后,學校被確定為國防性質院校,明確特定的招生條件,通過軍事訓練尋求辦學經驗。1956年,學校開始進行海軍預備役軍官培養工作。同年秋季,學校對船舶駕駛、輪機管理、航運管理和船機修造4個專業實行軍事訓練試點。

50年代學生三防訓練
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學校對三個航海專業實施半軍事管理,不間斷地進行軍事訓練。

60年代學生軍事訓練

70年代學生方隊訓練
1985年,學校被國家列為首批軍訓試點院校。從1998年開始,將軍訓工作納入人才培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嚴格的過程控制。

80年代學生隊列訓練

90年代學生刺殺訓練
時至今日,大連海事大學半軍事管理育人體系日趨完善,形成了“新生骨干培訓——新生集中軍訓——接續訓練——軍政骨干培訓”為架構的系統性的軍事訓練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為國家航運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航運人才。
一、新生骨干培訓
每年大批新生集中報到之前,學校會在新錄取的新生中挑選部分高考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好的新生作為“新生骨干”,提前報到參加為期一周的“新生骨干培訓班”。

學校按照集中軍訓內容對其進行基礎軍事訓練,同時進行校史、校情、校規、校紀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升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新生骨干在大批新生入學后的集中軍訓期間和未來的日常管理中將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新生集中軍訓
每年新生入學后,學校對全體新生進行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條令”為主要內容的集中軍訓,并從軍事院校聘請教官進駐學校進行訓練,時長為3周,計1個學分。

學校專門成立由主管校領導為組長的軍訓工作領導小組,以保障集中軍訓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此期間,新生們將經歷十分嚴格的軍事訓練,具體內容包括隊列訓練、內務衛生整理、方隊訓練、學唱革命歌曲、夜間拉練等,他們不僅要忍受九月似火的驕陽,更要高標準地完成各項訓練目標。




新生集中軍訓結束后將組織“新生集中軍訓成果匯報大會”,包括校閱式、分列式表演等項目,集中展示軍事訓練成果,并進行評比表彰。


三、接續訓練
新生集中軍訓結束后,在正式開課的第一周至第一學期結束,半軍事管理縱隊組織各大隊每周利用至少半天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以隊列動作、方隊訓練、內務整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接續訓練,同時加強軍容風紀、禮節禮貌教育,進一步鞏固集中軍訓成果,促進學生軍政素質的提高和日常行為養成。學校專門成立接續訓練領導小組,負責接續軍事訓練工作的布置及具體落實。

每年上半年,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校閱方隊訓練,并在春季運動會上進行校閱式和分列式表演。


在日常管理中,學校堅持對學生早操、內務衛生、軍容風紀、上課列隊、衛兵勤務、晚自習和晚熄燈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促進了學生優良作風的養成。


四、軍政骨干培訓
學校每年利用暑期時間組織軍政骨干培訓班,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骨干到沈陽軍區綜合訓練基地進行為期兩周的軍政素質培訓,參訓人員不僅要提升個人的軍政素質,還要掌握組織軍事訓練的方法和技能。

這些經過軍政素質強化訓練的學生骨干,回校后將承擔新生骨干訓練、新生接續訓練、學生日常管理和衛兵勤務等工作,在半軍事管理、學生軍訓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系統而全面的軍事訓練,培養了海大學子愛國敬業的精神,過硬的軍政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和嚴明的組織紀律性,使得他們在任何時期、任何場合都能做到顧大局講奉獻,勇擔當做典范。一批批優秀的海大人繼往開來,獻身海洋,勇于承擔起建設海洋強國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