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研動態 > 正文

我校舉辦航海與海事領域前沿技術進展報告會——202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培育系列活動之一

發布時間:2024-12-04 11:30:13 發布人:唐振東  

11月24日,聚焦航海與海事領域前沿技術進展的報告會在凌水會議報告廳舉辦。此次報告會作為大連海事大學202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培育系列活動之一,由科技處會同航海學院與輪機工程學院共同主辦,邀請了四位航海與海事領域的一線權威專家到校交流。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專家張連鋼研究員作主題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規劃設計與創新”的報告。張連鋼在報告中闡述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設計思路,以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創新實踐為案例,講解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提高作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安全性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陳剛教授作“中國船舶設計能力的起源、發展與航海海事技術創新”主題報告。陳剛系統梳理了中國船舶設計能力從起步到逐步走向世界前沿的歷程,深入剖析了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國船舶設計在滿足國內航海需求與適應國際海事競爭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實現突破與跨越,展示了中國船舶設計領域在航海海事技術創新驅動下的發展態勢。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院長倪寶玉教授作“極地船舶裝備關鍵問題及相關研究進展”的報告。倪寶玉教授總結分享了他在極地船舶阻力性能預報及減阻方法探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分享團隊在極地航海環境研究中的實際案例和數據,詳細剖析海冰力學、極地導航、極地通信、極地聲學等極地船舶裝備面臨的關鍵問題。

最后,中國船級社科創試驗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蔡玉良主任以“智能船舶發展現狀與展望”為主題作報告。蔡玉良通過對比國內外智能船舶發展的現狀與差距,深入分析我國智能船舶產業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推廣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對智能船舶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展望。

本次報告會吸引了全校 80 余名師生報名參與。

嘉賓簡介:

1.張連鋼研究員,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長期從事港口設備技術和生產工藝方面的創新研究與技術攻關,在港口起重設備自動控制、電氣傳動以及港口智能化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先后主持完成了港口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余項,多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授權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國際PCT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20篇,參與制定行業、團體標準3項,首創了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世界最輕、自動充電、續航時間無限制的自動導引車,軌道吊“一鍵錨定”系統等等一大批世界領先的最新技術。

2.陳剛教授,工學博士,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原副所長(正局長級),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歷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首任院長、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勞氏船級社中國技術委員會主席,歷任ITTC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指導學生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3.倪寶玉,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國家級領軍人才、工信部杰青、黑龍江省教學名師,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師學會會士(RINA Fellow)、英國海事工程及科學技術學會會士(IMarEST Fellow)。擔任工信部“極地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技部中俄聯合實驗室副主任,JMSA副主編、JHD等期刊編委等。在流體力學頂刊JFM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項目等多項。著有專著2部,教材1部,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5項,國家級教學競賽特等獎等。曾作為隨船科學家航行北極航道,成果應用于我國冰區加強型船舶設計、極地航行商船設計等。

4.蔡玉良,正高級工程師,中國船級社科創試驗中心主任。專職從事智能船舶及綠色生態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規范/指南/標準制定、系統與設備測試驗證以及船舶網絡安全評估與認證、新檢驗技術研究等工作。獲得中國航海學會、造船學會等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