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瑾 特約記者 楊莉 通訊員 朱喜田 文/圖7月9日18時,“育鯤”輪穩穩當當靠泊大連港碼頭,標志著大連海事大學“育鯤”輪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訪港之行圓滿結束。此次“育鯤”輪首次向香港社會各界開放參觀活動,累計接待參觀人員2400余名,登輪人員對“育鯤”輪先進的設備、海事大學師生專業的素養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豎起了大拇指。
談及本次訪問成果時,訪問團團長、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鄭少南表示,“育鯤”輪訪港圓滿順利完成了“慶祝回歸”、“參觀交流”、“擴大影響”和“長久合作”四大任務,進一步增強了香港各界對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認識和了解,也為香港海運業和大連海事大學的進一步擴大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
開放參觀
彰顯實力也是國情教育
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香港海員工會邀請,由173名師生、船員組成的大連海事大學“育鯤”輪香港訪問團6月29日抵港,7月1日至4日對公眾開放參觀,并參加“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為主題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
6月30日上午,“育鯤”輪到港第二天便在后甲板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來自中國內地、香港以及香港回歸20周年青年大使等50余名記者介紹了“育鯤”輪訪港的任務和意義、大連海事大學與香港各界在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情況以及大連海事大學建設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學校在“一帶一路”中所發揮的角色等相關情況。發布會后,各路記者跟隨引導員的指引,上至駕駛臺,下至輪機室和船員學習區、生活區,通過鏡頭和文字讓香港市民一窺中國海事教育發展歷程和實力。
通過香港媒體的宣傳,7月1日,一大早便有不少香港市民排隊等候參觀“育鯤”輪。等候的參觀者中有白發蒼蒼的老海員,也有對船舶航海感興趣的市民,還有帶著孩子上船接受國情教育的父母。在他們的等候中,大連海事大學的軍樂團奏起了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在“育鯤”輪甲板上冉冉升起。
“育鯤”輪船長劉新卓告訴記者:“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想用莊嚴的升旗儀式,表達對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以及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祝福。”
“快看,那艘大船上在升旗,咱們也上去看看吧。”這個莊嚴的場面,在游人如織的維多利亞港畔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他們在穿著制服的師生帶領下,用腳步丈量這片“移動的國土”,并和身著白色海員制服的海大學子們拍照留念。
香港海員工會主席李志偉告訴記者,隨“育鯤”輪到訪的穿著船員制服、受過半軍事化訓練的內地大學生英姿颯爽,樹立出優秀的大學生形象,香港大學生可以一睹他們的風采。
李志偉認為“育鯤”輪在香港期間,向市民開放參觀,讓大家對國家的科技、文化、教育有更深刻、更真實的認識。這些都是國情的一部分,對加強香港青少年認識國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為香港學生對航海既陌生又充滿好奇,“育鯤”輪對他們具備很大的吸引力,同時“育鯤”輪的先進設備可以讓他們了解國家的航海技術及航海教育水平。
2.
深入交流
拓寬視野更是情感融合
此次到訪“育鯤”輪的除了香港市民,還有香港本地海事院校的學生、退休船員以及國內航海院校留港工作的佼佼者。通過與前輩的深入交流,此次訪港的海大學子不僅擴寬了視野,也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
“香港在海商法、船舶金融、保險、管理等領域相較于國內來說,更國際化、更開放、自由一些,你們畢業了可以到香港來找工作,咱們海大的畢業生在這邊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作為大連海事大學港澳校友的一員,呂忠志對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生的素質大加贊賞。“香港急需高級航運人才,公司里有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的員工,思維開放,敢想敢做,創新意識很強,希望大連海事大學為香港航運界培養更多的人才。”
內地、香港兩地老、中、青三代海員還在“育鯤”輪上展開深入交流。
一位白發蒼蒼的香港市民在1974年就成為遠洋船長了,他特地帶上當年的船長證書到“育鯤”輪上與船長交流。劉新卓對登船的老船長敬禮致敬。
“以前的船上沒有這么先進的儀器,全靠老船員的經驗和技術。”老船員一邊觀察“育鯤”輪上的現代化儀器,一邊告訴年輕的海員,“你們比我們那個時候幸福啊,以前沒有系統的航海培訓,都是老師傅帶徒弟,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大連海事大學是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世界上少數幾所‘享有國際聲譽’的海事院校之一。學校所屬‘育鯤’輪也是國際海事組織主導的‘全球實習培訓項目’四艘成員船之一,為提高航海類及相關專業學生培養質量和實踐教學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身著白色海員制服的大連海事大學航海系的學生向來船參觀的香港航海學子介紹“育鯤”輪的詳細情況和實際操作方法。
7月3日上午,“育鯤”輪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他們是香港“學校起動”計劃的千名中學生代表。首次登上“育鯤”輪,中學生們都顯得很興奮很好奇,紛紛在駕駛臺和甲板等處拍照留念。身著海員服的海大學子,吸引了中學生們的關注,成為中學生們競相交流、合影的對象。海大學子整潔的宿舍內務衛生、豐富的學習生活內容更是讓香港的中學生們發出陣陣贊嘆。他們紛紛表示,此次“育鯤”輪之行讓自己增長了不少見識,也讓自己對航海事業充滿了向往。
“平時我們都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今天在船上與國際一流院校的同學還有船上的高級船員深入溝通,對我們學習特別有用。”來自香港海事培訓學院的學生告訴記者,他特別羨慕大連海事大學的學生們可以在母校船舶上體驗遠洋教學實習,如果有機會他非常愿意到內地交流學習。
3.
強化合作
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今年是香港特區成立20周年,亦是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立一周年,我很高興‘育鯤’輪在這個日子訪問香港。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教學實習船之一,‘育鯤’輪多年來已培訓出逾萬名海運人才,為國家航海教育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此次來訪將有助香港市民加深對國家航海教育的了解,并鼓勵更多年輕人才加入海運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希望“育鯤”輪訪港可以提供一個好的契機,為日后兩地在人力培訓方面合作打下良好基礎,長遠有利提升國家和香港海運業的發展。
“育鯤”輪此行訪港,不僅吸引了香港市民登輪參觀,還吸引了香港航運從業者的目光。7月4日,“育鯤”輪船舷邊靠上了一首古色古香的雙桅桿船。“希望你們能幫我們培養符合國際化要求的高級船員,也歡迎你們的學生到我們的雙桅桿船上體驗原始的航海技術。”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查懋成,帶著集團旗下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理到訪“育鯤”輪,希望與大連海事大學建立人才培訓合作關系。
張建宗提出,要推動國家的航運發展和鞏固香港國際海運中心的地位,除了培育人才外,跨界合作亦非常重要。香港與內地航運業各層面應加強交流和協作,持續提升業界水平,與時并進,在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鄭少南告訴記者,除了加強人才交流,該校部分學院還與香港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進行了科技輸出和智力支持。本次訪港,大連海事大學還分別與招商局能源運輸(香港)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香港)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科技信息資源共享、科研項目合作、產學研合作、學術與業務交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及人才培養合作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香港既有一國之利,亦有‘兩制’之便,是內地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系人,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往來尤為重要。”李志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時“育鯤”輪到訪交流,響應了國策,展示出關切,傳遞了鼓舞人心的信息。
據李志偉介紹,上世紀80年代,香港海員工會曾經組織一百多名學生到大連海事大學接受船員教育;2013年曾為香港海員工會量身定制研發了只有一間房間大小的360度航海模擬器,為雙方在人員培訓領域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6年香港海員工會舉辦復會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雙方就高速雷達模擬器的軟件開發等領域開展合作項目進行了探討。
在李志偉看來,香港的航運服務業潛力仍然十分巨大,目前,香港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行業,中國正逐步成為航運大國和船舶大國,內地與香港在航運事業上的積極合作將會營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悉,香港海員工會與學校共同申報了《2017—2018年內地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該項目已經獲批立項,計劃于2017年下半年實施。
自2012年大連海事大學港澳臺辦公室成立以來,共派出160余人次赴香港參加學術會議、講學、訪問等;接待270余人次香港教師、學者、律師等專業人員來校進行訪問、交流活動、講學等。
大連海事大學還與香港海通有限公司、(香港)軒順船務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開展了科研項目合作,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香港多家公司和個人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如招商輪船獎學金、道達爾獎學金、楊良宜獎學金等,鼓勵在校學生赴港學習工作。
4.
把握機遇
借勢國家戰略謀求長遠發展
“香港是亞太地區重點物流樞紐,亦是國際海運中心。這項成就得來不易,實在有賴業界數十年來的努力耕耘及國家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的支持。”7月3日,張建宗在香港航運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暨歡迎大連海事大學“育鯤”輪訪港聯歡晚會上表示,國家在“十三五”規劃《港澳專章》中明確支持香港發揮其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推動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未來,我們將與業界攜手發展,邁步向前,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做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張建宗說。
香港憑借地理上的優勢,配合營商友善的環境、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通,以及全面和高度發達的海運服務(特別是船舶管理、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仲裁及法律服務等),定能強化區域航運樞紐作用,在“一帶一路”中成功扮演“超級聯系人”的角色。
據張建宗介紹,為了進一步發展香港的海運業,特區政府于去年成立香港海運港口局,為官產學研緊密合作提供一個高階合作平臺,協助政府制訂未來發展策略和方向。
據悉,香港于去年11月舉辦首屆香港海運周,當中包括國際上極受重視的第六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近4600人次參加,為香港的物流及航運業搭建全方位的平臺,增進業界的交流和互動,發揮協同效應,推廣香港為經營區域以及全球海運業務的理想據點。同時,展示香港實力雄厚的海運業群,加深社會大眾對海運及港口業界的了解,亦借此提升青年人入行的意欲。第二屆香港海運周將于今年11月19至26日舉行。香港政府正積極進行籌備工作。
張建宗認為,人才是香港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區政府對于人力培訓一直不遺余力,并于2014年撥款1億元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希望與業界攜手建立一個有活力、多元化和具競爭力的專業及技術人才庫,吸引年輕人入行,支持香港海運和航空業的長遠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已有1900多名學生及海運業界人士受惠,并成功鼓勵年輕一代投身海運業。
6月28日,在“育鯤”輪上,鄭少南為隨船師生上了一堂題為“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和海大人的胸懷”的專題黨課。他希望,學生站位盡量高、放眼盡量遠、思考盡量深、做事盡量實,更好地服務國家海運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
記者手記
“月兒彎彎入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站在“育鯤”輪的甲板上眺望夜空下的維多利亞港灣,頻頻駛過的船舶和高樓大廈上閃爍的燈光,好像在訴說著香港的繁華與美麗。在這繁榮背后,是香港和大陸人民的共同奮斗。
香港回歸20年,兩地融合緊密并呈現出不少積極變化。紫荊花開正爛漫,香江潮涌起新航,內地學子赴港就業,內地企業赴港創業,香港各類投資項目也在內地開花結果。在港訪問期間,記者聽聞大連海事大學與香港航海業合作源遠流長,目睹大陸航運人才投身香港航運業,事業上風生水起、生活得有滋有味,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正如此次“育鯤”輪赴港訪問主題——“同心同行,筑夢深藍”,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各方能共同為祖國航運事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譜寫新篇章,再創新輝煌!
相關鏈接:http://epaper.zgsyb.com/html/2017-07/14/content_16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