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大連海事大學和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共同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國際研討會在大連閉幕。
為期三天的研討會期間,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國的政府、高校、智庫和企業代表,圍繞港口規劃及臨港園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與可持續發展、農業及其他重點產業合作等領域進行交流研討和項目對接,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務實合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蘇更?拉哈爾佐(Soegeng Rahardjo),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成員、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等出席閉幕式并致辭。
孫玉清表示,本次國際研討會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首先,這是一次跨界交流的高端研討,政府部門、跨國企業的負責人,知名智庫、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共商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提出了頗具深度和造詣的見解;其次,這也是一次求同存異的思想交流,會議圍繞“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這一中心議題,中外嘉賓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加深了進一步相互了解的愿望,并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此外,這更是一次富有成果的戰略對接,本次研討會上,與會代表都認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是將其和本國戰略構想對接,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點和合作領域,從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出發實現共同發展、聯動發展。
趙白鴿在作總結致辭中闡述了此次研討會形成的四點共識: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必須堅持走包容性增長和發展之路,實現發展權利的平等,發展機會的平等,合作規則的平等和成果分配的平等;二是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是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應推動先進產能走出去,加強技術和能力轉讓及本地化生產;三是平臺機制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民間交往的重要力量;四是應重視軟件建設、服務能力提升、加強發展規劃和管理能力,設計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研討會期間,“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聯盟正式成立。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緬甸的中外代表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將在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人才培養、貿易及標準、文化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中國日報大連記者站)
相關鏈接:http://ln.chinadaily.com.cn/2017-07/20/content_3018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