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六月的一個傍晚,在遼寧省大連海事大學禮堂,該校航海技術、輪機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專業的學生齊聲唱響了抗日名曲《保衛黃河》。歌聲剛落,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副院長邢文利就用散文詩般的語言給學生們講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以及發展初期的歷程。這是該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一堂課。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讓學生愿意聽、聽得懂、聽了管用,是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近年來一直探索創新的教學方向。五年前,該校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進行調查,學生對教學方式方法的滿意率為35%,課堂的聽課率僅為50%左右。“教學手段單一”成為其主要原因。該院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課題組,就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的樣本調查,得出“情境共融、點燃激情、同頻共振”的解決方案,嘗試開創“激情大課堂”的教學模式。
“激情大課堂”是針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情境再現,運用“激情教學法”,貼近學生實際,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幫助大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為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該校重點挖掘具有時代特點的歌曲、音樂和影片,運用合唱、舞蹈和朗誦等藝術形式,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表演,并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實現理論教學和激情教學相結合。
五年多來,90分鐘的激情課堂,地點從教室到禮堂,人數從當初百余人的小課堂,到如今千余人的大課堂,“激情大課堂”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對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校園中最受學生期待和歡迎的一堂課。
(本報記者 吳琳)
相關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6/16/nw.D110000gmrb_20160616_6-06.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