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海大 > 正文

【中國交通報】大連海大特色文化與強國夢想交相輝映

作者: 來源:《中國交通報》06-08 添加時間:2016-06-12 01:45:00閱讀次數:


  (本報記者 楊莉 通訊員 文元全 隋雪梅 呂曉燕)大連海事大學在107年的辦學歷程中,充分發揮海事特色文化對學校辦學定位、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統領,堅持“弘揚海大文化,建設文化海大”,構建了特色鮮明的海大文化體系,為助力海運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實現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大連海大文化體系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是源于學校百年發展史的傳承,溯及每名海大人、每件海大事。“學匯百川,德濟四海”的海大校訓,集中體現了大連海大人大海般的胸懷、志向、責任和能力;“待生如子,愛校如家”生動描述了大連海大教職員工根植于心的工作作風;“堅定、嚴謹、勤奮、開拓”的大連海大精神,激勵著大連海大人踐行“定如錨、謹如鐘、勤如槳、拓如輪”的做人風范;“同舟共濟、艱苦卓絕、科學航海、愛國為根”的大連海大傳統,在大連海大人的血液里注入一組藍色基因:“休戚相關、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團隊精神、“力排萬難、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超越精神、“崇尚科學、國際視野、現代航海”的科學精神、“熱愛祖國、熱愛海洋、勇于奉獻”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承。

一脈相承 堅持海事特色文化辦校理念

  “興船政,立吳淞之始基;辦學堂,策百年之籌謀。斯為中國航海教育之錚錚響箭,亦是大連海事大學之涓涓始流。”正如《海大賦》中所描述,大連海事大學在民族飽受外辱、航權旁落、國運衰敗之際的1909年萌發創辦,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挽救航權,振興國運”的歷史使命,雖幾經周折,歷經磨難,但始終薪火相傳,不斷發展。1953年,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三源合流,組建了大連海運學院。1994年,更名為如今的大連海事大學,名稱雖幾經演變,校名中所凝聚的海之魂始終未變,立校百余年來,學校始終秉承“始于海洋、源于航海”創辦初衷,培養了大批航運事業的棟梁之才,為振興和發展國家航運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教育部核準學校章程,章程第五條明確了學校要引領海事教育發展,推動交通科技與文化進步,以“造就業界精英、社會棟梁,服務海運強國、海洋強國建設”為使命,建設具有鮮明航運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學校章程相關內容都表明,大連海事大學今后仍要堅持以海事特色引領學校發展大局。

以物化文 注重海事特色校園載體建設

  學校從建校初始即精心設計校園環境,突出海事特色,校園內散布著麥哲倫、哥倫布等航海家的石像,鼓勵學生投身國家海洋海事事業。校園矗立著“錨、船鐘、螺旋槳、舵輪”組雕,生動描述著航海精神。修建了“心海湖”,并題記“世間萬物,皆有疆域,惟心為大,心海無形”,以物化的“心海湖”傳達學校培養學生“志向高遠”的理念。在學生流密集的校門口、教學區與生活區之間,學校修建了航標燈塔、建校百年“海”字紀念雕塑等,時刻提醒著從此經過的每名大連海大學子去緬懷輝煌的中國古代航海,去反省曾經衰敗的中國近代航海,去領悟“誰能夠控制海洋,誰就能夠成為世界強國”的至理名言。

  學校將“海味”文化巧妙地嫁接到校色標識中。“大海藍”是學校的校色,廣泛用于學校官方視覺識別系統中。學生校服是仿海員制服式,夏季白色,冬季藍色。大海與白云的顏色既體現著學校特色鮮明的海事文化和情懷,使學生有著強烈的專業歸屬感;又因制服在身,約束著一言一行,體現著學校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素質要求,耳濡目染地傳遞著“海味”文化。

鑄造基石 突出海事特色教育資源優勢

  大連海事大學在教學資源建設中,充分考慮學校的任務和特色,建設了一支整體素質好、層次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航海類教師占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0%以上。鑒于航海類專業的特點,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格外注重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英文水平。學校教師中多人參與了各項航海實踐活動,教師中有4人參與了國家“亞丁灣護航”,2011年,李可順老師擔任國家海洋局“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機動管輪,參加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任務。這些經驗有助于教師將實踐融入教學中。航海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學校注重航海類教師的英語能力培養,教師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在國外工作、學習的經驗,已經有部分教師可以做到英文授課。

  學校主動肩負起引領海事教育發展和傳播藍色海洋文明的重任,主動聯合武漢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集美大學,倡議“航海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牽頭將自身擁有的優質資源向全國航海兄弟院校開放。學校還將航海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多次承辦了全國航海夏令營、航海科普等社會活動,成為省、市不同級別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伴隨著教學實習船的國際出訪,學校還將中國航海文明和友誼傳播到世界各地。

以文育人 融入海事特色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堅持以海事特色專業作為學校專業設置重點,涉海專業達到了專業總數的75%,服務于海事產業鏈上的22項經濟活動,并延伸到海洋環境等相關海洋領域,基本建立了較為健全、協調發展的特色專業框架。本科專業培養計劃秉承貼近海事行業的理念。在課程的設置上,大多數專業中均設計與海事行業相關的必修或者選修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使用與行業相關的案例進行教學。學校推出了“航海概論”、“輪機概論”、“龍舟”、“水上求生綜合演練”、“運動艇操作”、“帆船訓練”等六十余門“海味”特色選修課,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凌風遠航”隊是學校航海實踐教學的經典項目,歷屆“凌風遠航”隊的同學僅依靠海圖和磁羅經導航,駕駛無機械動力訓練艇,利用暑期往返大連和煙臺之間,詮釋了學校“同舟共濟、艱苦卓絕、科學航海、愛國為根”的傳統。學校始終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學校以保障、課程、項目、情商、社團等平臺為引領,協同全校力量,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取得了預期效果。

創新模式 強化海事特色教育管理機制

  學校的半軍事管理制度為航海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自1963年實施以來,大連海大在組織機構、管理隊伍、硬件資源、運行機制、內涵建設、科學訓練等多方面不斷完善和發展半軍事管理制度,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并付諸實踐,將其與培養學生“堅定、嚴謹、勤奮、開拓”的海大精神有機結合起來,與“智商、情商、技商、體商”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育人模式,培養了學生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和優良的軍政素質。

  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因國際海運人才市場對航海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而生,經多年的管理實踐,已經覆蓋所有本科專業,形成具有海事特色的“1+3”質量管理模式,即一個體系(質量管理體系)+三個組織認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挪威船級社、中國船級社)。大連海事大學是世界第一所按照STCW國際公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政府主管機關認證的高等航海院校,是全國第一所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普通高等學校。多年來,學校的質量文化深入人心,質量管理體系從“鞭子效應”變為“拐杖效益”,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內航海教育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筑夢深藍,兼濟天下。大連海事大學將不斷發展和完善特色文化內涵,為助力海運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實現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編輯: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