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麗娟報道5月23日,“2016年全球海運能效伙伴項目師資培訓班”在大連海事大學開幕。國際海事組織的專家和顧問、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大連海事大學的相關領導與來自10個國家的30名學員圍繞氣候變化與航運機構的反應、船舶能效相關法規、船舶能源管理與操控、港口能源效率等領域的應用開展培訓。
為進一步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履約能力,推動全球海運業向低碳轉型,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于年初啟動了“全球海運能效伙伴”項目,邀請包括我國在內的10個發展中國家為示范國。該項目計劃中的兩項重要培訓包括“全球海運能效伙伴項目師資培訓”和“船舶能效規則與船旗國履約培訓”。
大連海事大學是交通運輸部國際海事組織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在國際海運溫室氣體減排和船舶能效方面一直參與國際談判,為參與國際海事組織談判、提升國家履約能力建設提供支撐。
本次國際海事組織主辦的關于船舶能效的師資培訓,將為進一步深化能效管理知識的再傳播奠定基礎,對強化發展中國家整體能效水平建設、提升全球海洋環境保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鏈接:http://epaper.lnd.com.cn/paper/lnrb/html/2016-05/25/content_1662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