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講臺上流光溢彩,講臺下溫暖陪伴——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都離不開教師。當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為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教師們的神圣使命。
在第三十三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本報搜索部分大連網紅教師,他們是大連現代化教育的縮影,也是無數教育園丁的榜樣與感召。
本報記者謝小芳 曲琦
大連海事大學曲建武:60歲老輔導員用新媒體 為學生煲“心靈雞湯”
新學年開學,曲建武又忙了起來,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仍然在路上”每天都更新,《送給新生的150句話》、《要比就比“思想力”》、《怎樣提升思想力》、《寫給家長的150句話》……每一篇都是曲建武用35年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經驗和體悟熬制的“心靈雞湯”。上面的文字便摘自他“寫給可愛的新生朋友們”的信。
曲建武是大連海事大學一名普通又特殊的輔導員。2013年7月,他辭去了“正廳級”的行政職務,到大連海事大學做了一名沒有任何行政級別的輔導員。4年過去,他帶的整整一屆本科生已經畢業,今年已經60歲的曲建武仍然活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上。4年來,他給學生發了200多萬字的微信、短信,而學生發給他的也有數十萬字,保持了良好的互動。這給曲建武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也讓他成了一名“網紅”,收獲粉絲無數。他的很多文章不僅在校園,甚至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字里行間,都能體會到曲建武的拳拳之心。
“一個學生,離開學校時,知識有欠缺,將來可以彌補,但如果靈魂朽掉了,幾乎無法彌補。如果一個學生帶著錯誤的價值觀離開學校,對社會沒什么好處,反而他能耐越大,對社會危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憑著人生體驗,回放一下那些經他教育培養成長起來的優秀大學生的慢鏡頭,曲建武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堅信理論的力量。他說,人生能否幸福,正確的價值觀是重要的前提。
大連理工大學蔣志剛:他的高數課,300個座位 的教室擠進500人一門高等數學課,難倒了大學里多少英雄好漢。在大連理工大學,有一位“講藝超群”的高人,講授高數20余年,他的課,座無虛席不算滿,桌子上、窗臺上,站著的、站累蹲著的、擠著的全是人,本來只有300個座位的大教室,往往擠進500人,只剩下講臺留有轉身的空間。他是蔣志剛,他的課一席難求。
“他是最棒的高數老師,講解詳細、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形象生動、課堂風格幽默風趣、認真負責。”“蔣男神的課教得好毋庸置疑,超級愛,盡管高數這么難,我還是很喜歡。”在學生的心中,蔣老師站上講臺,就如同一位劍法凌厲的大俠,粉筆如劍,在方寸之地揮舞,在刀光劍影中,將一道道數學難題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蔣志剛說:“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很好。”對學生,他總是授之以全部的精力和才能去擺脫那繁重和乏味的計算,用心去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他是大連理工大學深受歡迎的高數老師,在學生對教師滿意度評測中達到了100分。他還是遼寧省最受歡迎的十大教授之一、全國最受歡迎的百佳教授之一。他的學生不止理工大學的學子,甚至還有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學校的學生慕名而來。每堂課結束時,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響起掌聲,精彩!
據估算,僅高等數學課,蔣志剛已教過至少6000多名學生。他說:“能夠被學生接受、喜愛,是榮幸也是更大的責任,當講臺下有500多人看著你,那種渴望的眼神,讓人心中感動、敬畏。”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副校長孟繁偉:3年1000余篇個人號 微信推送收獲粉絲無數2014年10月31日,孟繁偉開始了微信公眾號“孟繁偉工作室”的推送,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每一天都要堅持,連續推送1000天。今年7月29日,他的工作室完成了第1000條推送,他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第1000次推送》:“最難的是寫什么內容,有時候突然有好想法了,結果一動筆就不知道寫什么了。想想,人有時候真應該給自己點壓力,推送1000篇文章,我的體會是長時間做一件事太難了,但堅持堅持也就挺過來了。”“孟繁偉工作室”涉及物理學習、教學隨筆、閑談雜議、讀書筆記、家庭教育和專題講座,那里的很多思考不光針對于學生,還感召著每一位成年人。
孟繁偉是特級教師,是“二十四中著名大神”之一。很多時候他是溫柔的,很少在學生面前發火,用故事來啟發學生思考。有時他是嚴厲的,新生第一課,他說上課必須起立,站不穩、不齊、不直都不行。課堂上提問同學,他不在乎答案是否正確,只要認真思考就行!但對于課堂筆記,他可是高要求——不能是板書的復制品,典型習題要記錄,自己的感悟也要寫上。有時他是生活導師,他建議初三畢業生嘗試做一頓飯,這些家常小事反映著一個人的統籌規劃。有時他是教學前輩,他建議新入職的教師從模仿開始,從讀書開始,從總結和課題開始……1000個日日夜夜,1000次深入的思考,翻看孟繁偉的微信推送,仿佛看到了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成長與奮斗,同時,他又是立體的,富有情感的——里面有他和父親的故事,與兒子的故事,與同事的故事,與學生的故事等。就像那句詩意的話,優秀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
大連市第八中學梁立東:能寫書會講相聲的 金牌化學老師5月30日下午,新華書店三樓排起了見首不見尾的長隊,厚厚的《梁sir校園手記》是每個人手里的標配。簽名售書時,化學老師出身的他,還會為一些熟悉的讀者奉上一首藏頭詩,他的同事開玩笑:“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壓力好大!”
梁sir本名梁立東,是大連市第八中學的教導處主任,其幽默詼諧又寬松的教育教學方法聞名于大連教育圈,網絡上他的“梁sir語錄”已經更新了好多版本,將枯燥的鉀鈣鈉鎂鋁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是他的“絕活兒”。在學校聯歡會上,相聲梁sir讓學生們笑岔了氣;開學儀式上,他告訴學生視野里不能只有分數和考試,必須思考人生大局和家國責任。即使是批評學生,他也能這么輕松愉快——上課不準睡覺,懲罰措施是把手涂上墨水,然后派老對兒用頭發捅他的鼻子!而民間流傳更多的是他的課堂語錄:“二氧化硅不能溶解,否則老虎灘就不存在了。”……掐指算下來,記者與他相識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了,當時已經遠近聞名的梁sir,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教育深層次的思考,他說,當我們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一個老師甚至一所學校的時候,我們幾乎忘記了教育的過程和教育的靈魂,我們忽略了“學霸”心靈深處的陰影,我們漠視了“學渣”情感深處的陽光。當我們把每一個生命都視作珍寶的時候,我們才能近距離地去體悟每個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惡,才可能像陽光一樣陪伴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用愛與善良引導孩子們相信美好、相信未來。
相關鏈接: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7-09/11/content_138895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