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印度洋的斯里蘭卡,自古以來便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2007年,大連海事大學與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簡稱科倫坡學院)簽署的合作協議獲得教育部批準,實現了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輸出。
十年后的今天,“DALIAN”樓早已成為大連海事大學斯里蘭卡校區的地標性建筑,這里的合作辦學項目已經從最初僅有本科專業擴大到本、碩、博三個層次,161名來自斯里蘭卡及印度、孟加拉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正在此深造。261名畢業生從這里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當地航運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建設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就是要站到世界舞臺的中央,引領世界海事教育的發展。”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鄭少南告訴記者,在推動“一帶一路”區域教育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的道路上,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航程中,大連海事大學正行穩致遠、揚帆遠航。
填補斯里蘭卡高等航海教育空白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航線上的重要節點,對航運、物流等領域的高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該國的高等海事教育卻處于較低水平。盡管科倫坡學院是當地著名的海事院校,但也僅能提供專科教育。
“十多年前我在世界海事大學學習,來自科倫坡學院的同學告訴我,斯里蘭卡亟需引進高水準的航海教育。”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劉正江說,當時的幾番溝通加上后續的進一步洽談,促成了雙方實現合作辦學。
2006年,雙方簽署了本科層次合作協議,次年獲教育部批準后開始招生,填補了斯里蘭卡高等航海教育的空白。2011年,雙方將合作提升到研究生教育層次,當年就招收了首批研究生入學。如今,大連海事大學斯里蘭卡校區本科專業包括航海技術、輪機工程、交通運輸;碩士專業包括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物流供應鏈管理MBA;博士專業為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然而,十年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我國高校此前并無同類跨國辦學經驗,合作辦學的模式探索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兩國在辦學理念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異,在教學主導權、教師派遣等問題上也都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彭雪飛告訴記者。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項目組,由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研究生院、專業學位教育學院等部門組成,有效解決了合作辦學發展中的各類問題。
目前,大連海事大學負責確定斯里蘭卡校區的錄取結果、制定課程大綱、任命授課教師、安排教學計劃、承擔部分課程、實施質量監督并頒發學位。本科教學全部由斯里蘭卡校區的教師承擔,但教師資質必須通過大連海事大學的審核;研究生層次的教學由大連海事大學本部的教師通過遠程視頻等形式完成。
“我們對斯里蘭卡校區的教學質量秉持高度負責的態度。”大連海事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邵廣介紹,每年6月和7月,項目組都會派學術組和教學檢查組到斯里蘭卡校區。學術組負責本科錄取結果審核、論文答辯、研究生面試等工作;教學檢查組通過試聽課程、檢查教學文件等多種形式,系統評估斯里蘭卡校區的教學質量,真正做到對每一名學生負責。
高質量的教育輸出獲得了多方認可。大連海事大學頒發的學位通過斯里蘭卡教育部和大學委員會認證,等同于斯里蘭卡公立大學的學位等級。“我們攜帶大量學位證入境斯里蘭卡時,海關官員一聽說來自大連海事大學,馬上就知道我們是來干什么的了,一擺手——通關。”邵廣表示,這一合作辦學項目在當地政府、企業和社會上已經享有很高的認可度。
為斯里蘭卡培育高級航海人才
“斯里蘭卡校區的畢業生,有的成為斯里蘭卡交通部的公職人員,有的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更多的人成為航運物流企業的中流砥柱。”談到這些畢業生,劉正江話語中滿是自豪。截至今年6月,斯里蘭卡校區已畢業261人,其中本科生250人,碩士生10人,博士生1人。
由于長期以來斯里蘭卡高等航海教育的缺失,斯里蘭卡校區的畢業生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業務素養上的表現都更加突出,成為招聘企業眼中的“搶手貨”。
“大連海事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獨一無二,原因之一是畢業生就業率達100%且就業層次高;且畢業生專業知識扎實,實戰技能全面,創新意識強。”斯里蘭卡校區畢業的首位博士拉里斯(音譯)目前已經是科倫坡學院下屬交通運輸學院的副院長,他對這個合作辦學項目贊不絕口。
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姚冰,十年來一直參與斯里蘭卡合作辦學項目工作。“斯里蘭卡很多企業負責人都對我們的畢業生高度認可,有的企業表示對我們培養的學生‘來者不拒’。”她告訴記者,高質量的教學與管理培養出高質量的高等航海人才,使斯里蘭卡校區在當地產生了品牌效應。
國際化辦學道路越走越寬
越來越多的斯里蘭卡學生慕名而來。當被問及報考大連海事大學的原因時,他們表示,中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擁有先進的海運經驗、大連海事大學的知名度,都是他們作出選擇的考慮因素。
斯里蘭卡校區的建設在不斷完善,學科更加立體。以MBA專業為例,2011年開始招生至今,學員構成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最開始的學員以高級船員為主,今年我到斯里蘭卡校區面試時,發現來自商界的學員在增加,更多的年輕人來申請,需求也更加多元。”大連海事大學專業學位教育學院副院長何劍彤表示,目前,學校正在考慮在MBA項目中增加人力資源等專業方向。
專業技術的輸出,是國家強大的表現。“國際化、信息化‘雙輪驅動’是我們的發展戰略之一。”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告訴記者。國際化的內涵很寬泛,“引進來”和“走出去”缺一不可。除了斯里蘭卡校區的建設,大連海事大學不斷加強留學生培養、國際合作和合作辦學力度,“不走上世界舞臺,不發出權威聲音,不引領行業發展,怎么能建設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孫玉清說。
大連海事大學的教育輸出和國際化辦學由來已久,早在1983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國際海事組織就在大連海事大學設立了亞太地區國際海事培訓中心;1985年設立世界海事大學大連分校。
目前,大連海事大學正與多國接洽,積極謀劃布局國際辦學。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看去,與坦桑尼亞等東非六國,孟加拉等南亞國家,以及緬甸等東盟國家的接洽正在進行,合作辦學布局愈發立體。
劍指世界一流學科,大連海事大學大有可為。憑借高等航海教育深厚的歷史積淀以及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快速發展,其國際化辦學規模和層次正在加強,站在世界海運舞臺中央的那一天將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