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發花白、身材清瘦、精神矍鑠、個兒不高,但舉手投足間迸發出感染人的活力。這個人,就是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全時段宣傳的第六屆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榮譽獎唯一獲得者、在去年年末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的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曲建武。
從記者群里探出身來,曲建武用熱情的眼神和微笑迎上我們,招著手說:“來,擠擠坐下!”
關于他辭去“廳官”只緣“初心未了”的故事便這樣開場了。
追尋初心,他辭官做回輔導員
曲建武的“仕途”曾經順得令人眼饞。
從1982年到1998年,曲建武僅花了16年的時間,就從一名普通的大學輔導員走上遼寧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崗位,此后又調任遼寧省高校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最后成為正廳級干部。但誰都沒想到,就在曲建武“仕途”如日中天時,他竟然在2013年3月突然辭去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正廳級巡視員的職務,干回了“老本行”,到大連海事大學當了一名沒有任何級別的輔導員。
這事一傳開就“炸了鍋”——不知內情的人猜測他可能是“犯了事”,被組織處理了;知道內情的人拍著大腿直叫可惜: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干部在很順的仕途面前踩了急剎車。
老朋友開導他:“你這是何必呢?許多人一生的追求不就是要戴上這樣的光環嗎?”老領導也勸他慎重考慮:“沒有了領導職務,你的很多待遇就沒有了。”然而曲建武去意已決!在他的心底,時時刻刻都有一個信念在燃燒,它淹沒了名與利、仕與貴,曾經當輔導員的經歷,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讓他魂牽夢縈,欲罷不能!
“1980年,我還在讀大二,校園里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名成績一直都是全班數一數二的同學,因為失戀自殺,這讓我想不通,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她養大,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財力培養一個大學生多不容易,而她就因為感情上的一點挫折就自殺了?我覺得損失太大了!”曲建武認為,如果輔導員能早點發現她的心病并及時開導,這個年輕的生命或許就不會匆匆凋謝。曲建武下定決心,畢業后一定要留校當一名輔導員。1982年,曲建武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遼寧師范大學的一名輔導員。在他帶的第一批學生中,有一個孩子性格比較古怪,于是,他就讓這個孩子跟他一起同吃同住。如今,這個學生已經成才。直到現在,每逢過年,他們都會給彼此雙方的父母拜年,就像一家人一樣。
1998年,曲建武被提拔為遼寧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2004年,他調任遼寧省高校工委副書記、教育廳副廳長。雖然成了領導,但曲建武對學生的那份感情依然深厚。他經常跑到各大學校園的食堂、教室、圖書館、宿舍,與學生談心。“誰愛學生我就愛誰”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畢業留校做學生輔導員開始,30多年來,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曲建武的腦海里總是閃現著學生的身影。一年春節,他騎著自行車冒著嚴寒到學生家家訪,得知這個學生的弟弟患病住院,就讓母親包了餃子送到醫院。這個學生的弟弟去世前說:“哥哥,你一定替我報答曲老師。”曲建武說那時自己經濟條件不好,真想多給學生些幫助,可是有心無力啊!曲建武的學生給他發過這樣一條短信:“不是每一朵鮮花都代表愛情,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樹木都耐得住饑渴,柏楊做到了;不是每一個人都這么想您啊老師,我做到了。”就是這些帶著溫度的語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沸騰著曲建武的心,讓他時時想起和學生在一起的日子,奏響了他心中回歸輔導員崗位、找回初心的樂章!
在擔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的時候,曲建武就曾想過做滿兩屆就向組織提出辭呈。2005年初,曲建武發現頭皮下長了個瘤子,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沒有去醫院檢查。瘤子越長越大,時任遼寧省教育廳廳長幾次催促他到醫院檢查他都沒去。直到瘤子長到了雞蛋般大小,壓迫神經、無法睡眠他才到醫院治療。化驗結果是惡性腫瘤。在生死之際,他最先想到的卻是要把人生最后的時光留給學生。他拒絕了醫生進行植皮、化療、放療的治療建議,在刀口還沒有完全愈合的情況下就出院了。他纏著繃帶、戴著帽子參加了全省大學生紀念“12·9”運動大會。在重病面前,曲建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身安危,而是一如既往地熱愛著教育事業、惦記著可愛的學生。面對臺下涌動著的學生,身體仍有些虛弱的曲建武做了10多分鐘的講話,得到了熱烈響應。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心屬于他們。
在教育廳工作期間,曲建武的工作得到了一致認可。2009年,中央召開加強和改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遼寧省代表在會上介紹了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經驗。那個時候,曲建武就萌生了把“遼寧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后就辭職回去做輔導員的想法。這一等就是三年。
2012年,曲建武本想辭職,可當時正在對全省孤兒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進行調研,并委托某高校完善自己的調研報告,辭職的事只能放一放。后來,他專門撰寫了“免除孤兒大學生學費和住宿費”的建議,經同多方溝通,這件事最終得到了落實。
曲建武在接受采訪時說:“30多年了,和學生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深深熱愛這項工作,我經常想,我們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地成長,這些學生來到我們身邊,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2013年,當他終于完成對全省孤兒大學生的調研、寫完3.5萬字的調研報告,并同省人大代表一起提出建議免除了全省1076個孤兒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后,他提交了辭呈。
對于辭官回到輔導員崗位,曲建武形容說:“我當時的心情就像一個足球教練,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就想親自把球踢進球門里。我迫切地想再完整地帶一屆學生,能給我帶來快樂的就是和學生在一起。”這是曲建武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是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56歲的時候、在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的時候,為了能親自多踢進幾個“球”而向組織提出的唯一請求。
一個人意志力的大小取決于內心信念堅定的程度,曲建武義無反顧地辭官從教,就是因為在他的心中有明確的目標,有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輔導員的工作做到底!為了找回這顆初心,從金色年華到花甲之年,從輔導員到教育廳副廳長再到輔導員,曲建武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追隨學生,他助學足跡踏遍全國
在曲建武看來,好的輔導員應當幫助學生把好人生成長的方向,幫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剛到大連海事大學當輔導員,曲建武就“盯”上了一名叫閆沛興的學生。閆沛興家在甘肅農村。因為家境貧困,高中畢業后,父親打算讓考上大學的閆沛興輟學打工補貼家用,改善一下家里窘困的現狀。但閆沛興堅決不聽,讓家里背上了好幾萬元的債務,父子倆的關系為此一直很緊張。上大學后,閆沛興感到十分壓抑,總是愁眉不展。曲建武約他單獨聊天、吃飯,對他格外關心。真摯的問候、暖心的交流,讓閆沛興把自己的心事一股腦地傾訴給了曲建武。令閆沛興不敢相信的是,大學的第一個假期時他前腳剛到家,曲老師后腳就跟著踏進了他家的兩間土坯房。閆沛興說,自己永遠都不會忘記,曲老師告訴他:“沛興,祖國的事情你來管,你家的事情我來管!”曲建武不僅到他家去了解了情況,還拿出5萬元錢幫他家重修了房子。“曲老師鼓勵我不能逃避,要有擔當,一家人通往幸福的鑰匙就在我的手里。”對于曲建武的鼓勵和幫助,閆沛興銘記在心。
甘肅農村的家訪,化解了閆沛興父子間的矛盾。曲建武跟閆沛興談了無數次的話、吃了無數次的飯,他們之間的微信交流超過十萬字。閆沛興的“心病”完全解除了,變成了一個自信陽光的大男孩。他說:“三年,只是短短的三年,我在老師的熏陶和諄諄教誨下走出小我,有了好男兒應立志天地間、縱橫四海、馳騁邊疆的雄心壯志。都是老師愛的灌溉,學生無以為報。唯有傳承這種愛,使之綿綿不絕,以光大之。”采訪中閆沛興表示,他畢業后將申請到西藏奉獻他的一生。
給學生專業知識是必要的,比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生活的意義。曲建武說,大量的實例證明,人文精神可以成為成長的力量,現在高校教書方面問題不大,但是育人方面還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曲建武將家訪當成了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激勵著學生,感動著彼此。
遼寧丹東籍學生劉示強家境貧寒,當年他讀大學離家時,母親跟在后面走了十幾里山路送他。當劉示強踏上大客車時,母親從懷里掏出包在毛巾里捂了一路的10個雞蛋,塞到他手里,作為他一路上的食物。這是一個做母親的在當時能為兒子做的最大的事。
入學后,劉示強總是琢磨課外搞兼職賺錢,學習成績一直在低層次徘徊。曲建武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僅在經濟上資助他、在生活上照顧他,還幫助他改變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寒假假期未結束,劉示強早早地返校,給曲建武背回了一麻袋花生。
“大老遠的,誰讓你帶這些東西的,多沉!這些花生能賣不少錢,對家里來說是一大筆收入,你家本來就不富裕!”
“我媽她不讓我在家里多呆,非攆著我提前返校趕在春節前給您送花生,我不來我怕我媽跟我急!她有重度高血壓,一著急就犯病……”
曲建武被劉示強母親的心意感動了,趁著春節假期沒結束,他驅車趕往丹東,爬了十幾里山路到了劉示強家里。劉示強的母親聽說曲老師來訪,掙扎著從炕上下來,到草莓地里摘了一個最好的草莓,仔細地洗了洗,送到曲建武嘴邊。曲建武吃掉后,劉示強的母親高興地說:“兒啊,有這樣的好老師教你,媽能閉上眼了!”
后來,劉示強在曲建武的影響下當了老師,他也像老師那樣關心和愛護著自己的學生。
“家訪是老師和家長互相教育、相互感動的一個過程。”曲建武說,輔導員不辭辛苦進了學生的家,家長會很感動;家長對輔導員的態度,同樣會讓輔導員很感動。通過家訪,輔導員、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會更順暢,思想政治工作就不會是泛泛的空談,就能春風化雨。
曲建武在剛留校做輔導員時帶了80個學生,他克服困難走訪了50多個學生的家。回大連海事大學擔任輔導員后,曲建武更是找機會盡量到學生家家訪。有一年春節,他坐安全系數不高的滾裝船,將私家車擺渡到煙臺,開車到學生家家訪。當校領導半開玩笑半責備曲建武萬一出了意外怎么辦時,他笑著說:“我要是死了怎么辦?死了就死了吧,在為學生服務的路上倒下了,值了。”
在大連海事大學當輔導員的四年里,曲建武家訪助學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涵蓋數十個省份,幾乎走遍了全國。
在高校輔導員隊伍中,曲建武絕對稱得上是“老兵”,但他對工作的熱情毫不遜色于年輕人。他也常常告訴年輕輔導員:“當老師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學生事務并不難,但成為學生在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朋友,可謂難上加難。”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感悟,他更清楚地懂得,要想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就必須愛生如子,把學生放在心上。曲建武說,他每天都期盼著黎明的來臨,因為他又可以見到那些可愛的學生了。
曲建武本來在大連市中心的萬科小區有套住房,因距離學校比較遠,為學生服務不方便,他便沒在那里住。他每月花2700元錢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冬天寒冷、夏天炎熱。曲建武說,距離學生近一點,就能隨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學生睡得安穩,他也睡得踏實。
曲建武總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總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甚至精神上的困難困惑,尤其是對待少數民族學生,他投入的精力明顯要多一些。
在曲建武帶的學生中,有一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族學生阿布都。4年里,曲建武給阿布都過了4次古爾邦節。每次過節,他都準備好幾樣水果,寓意著民族大團結。他還會說:“去,阿布都,把所有新疆學生都找來,我請大家吃頓飯。”新疆學生土爾遜不是曲建武直接帶的學生,也正因為如此,土爾遜覺得自己更像他的孩子。每當土爾遜和其他新疆學生因不能回家過節而格外思念親人的時候,他們都會收到曲建武發來的很長很長的短信,心里一下子變得暖暖的。他們知道,無論曲老師在哪里,無論他在忙什么,都不會忘記他們的節日。土爾遜覺得,曲老師就像一個永遠不知道累的父親一樣,一直陪伴在他們左右。
有一個叫其美曲珍的藏族姑娘,剛入校時很不適應。面對這樣一個心事重重又迷茫無措的少數民族孩子,曲建武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曲建武怕她學習跟不上,給她買了平板電腦,看到她穿得破破爛爛的,就給她買衣服,到北京出差回來,曲建武還專門給她買了一只烤鴨。其美曲珍要畢業的時候,曲建武考慮到以后她再到遼寧就不方便了,在去丹東講學的時候還特意帶上她和她的同學一同游覽了丹東,把講課費花在了她們身上。后來,其美曲珍不僅成績躍居專業第二,而且成了入黨積極分子。她立下了回西藏當輔導員的志愿,表示回去要好好工作,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得知其美曲珍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曲建武寫給其美曲珍一段話:“成為黨員是一種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宗旨。你立下回家就業的志向,老師很贊同。那里養育了你,你應當知恩圖報,把自己的發展和西藏的繁榮結合起來。”
曲建武常說,人的心就那么大,要騰出點地方裝一裝別人。中秋節,他會給每個學生準備葡萄和月餅;端午節,他會為每個學生準備雞蛋和粽子;入冬的時候,他會為每個學生買一箱水果;外出講學,他總會買一批當地的特產郵寄給學生再返程……參加工作以來,曲建武資助了多少學生、花了多少錢,誰也說不清。
在曲建武資助過的困難家庭大學生中,有不少孤兒。2008年,吳洋認識了曲建武,從那以后的10年里,雖然父母不在了,但吳洋和妹妹卻從未缺少過關愛。曲建武不僅給姐妹倆經濟上的幫助,更給她們精神上的鼓舞,教她們堅強、自信、樂觀。在吳洋的婚禮上,是曲建武以“父親”的身份將她交到了新郎手中。現在,吳洋已成為沈陽工程學院的一名輔導員。正是因為曲建武的影響,她才選擇了這個職業。她說:“我也想像曲老師一樣,幫助更多的學生。”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曲建武的付出也得到學生的回報。大連一下雪,曲建武的手機上就會收到“老師注意保暖”“注意路滑”這樣的信息;父親節的時候,學生們對他說“您就是我們的父親”……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曲建武就感到生命充實而有意義。
曲建武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現在站到了離中國夢實現最近的地方,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學生培養好,為中國夢的實現竭盡全力。”
追求質效,他夙夜探尋教育規律
曲建武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疲勞,可是曲建武就像一個永遠不知疲倦的人,時刻充滿著能量!
曲建武說,思想教育不能憑空來想,只有把握其規律性才能增強其針對性,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多年來,他總是帶著問題來思考工作,不斷求實創新。在遼寧師范大學任黨委副書記的時候,他首創了“新老生同寢”的管理辦法,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在任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的時候,他具體負責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考察工作、大學生網絡建設工作等先后得到時任中央領導的批示,對全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影響和推動。
與此同時,對做好在許多人心目中并不起眼的輔導員工作,曲建武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生一入學,曲建武就會為每一名學生建立一個電子檔案,并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大學夢想和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以便談話時增強針對性。他告訴學生們:“我將伴隨和見證你們的成長,我們一道前行。”他在第一時間里給學生作“大學·大學生·人生”“出身于什么樣的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人生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處理好情感問題”等報告。這些報告及時地回答了學生們怎樣認識大學、在大學里怎樣發展自己、怎樣堅定人生理想、怎樣面對困難、怎樣處理好情感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次講新課,曲建武都要做一份問卷調查,請學生談一談對大學的理解,當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一件事、一本書……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授課中才能有的放矢。
每學期伊始,曲建武都要深入寢室、教室,或者在辦公室,與每個學生談一次話。他利用手機開設了“大學生與歷史上的今天”欄目,將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出現的重要歷史人物進行評述后發給學生。像“五四青年節”“國慶節”這樣的重要日子,他都要給學生發微信,以示紀念。他還將參觀過的一些名人故居通過手機介紹給學生們。這些文字,凝結了曲建武數不清的心血。學生們發自內心地說:“老師您真給力!”
曲建武說過:“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培養人,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常常說我‘給力’,我想,給的應該不只是物質力,更應該是思想力。”以各類節日為契機,曲建武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情懷滲透到與學生的交流當中。
元宵節的時候,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心路歷程教育學生:“元宵,代表著圓圓滿滿、甜甜蜜蜜。在你們享受歡樂的時候,一定也要有感恩之心,感謝偉大的祖國給你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讓你們的青春在偉大的事業中閃光,把你們的小家融入到祖國這個大家,那你們的日子就會過得有滋有味。”
遇到西方的節日,他給學生寫下了這樣的話語:“每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來支撐。我們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文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今天,對西方文化,我們可以微笑,可以握手,也可以擁抱,但是絕不能躺在人家的懷抱里,這樣就會失去自主性。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要往哪里去。”
為了與學生更好地交流互動,他開通了微信。曲建武說:“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長期堅持才能潛移默化。”近4年來,他給學生發了200多萬字的微信短信,字里行間,飽含著他的心血和熱忱。
曲建武一直在邊施教邊創新中總結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建立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緊緊抓住隊伍建設這個關鍵,以學科為依托、從輔導員工作特點出發,有效解決了輔導員職稱評聘這個制約輔導員發展的瓶頸問題。他在遼寧省首建了全國輔導員博士培養基地、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紅色景區考察、為實現政治教育工作者單設研究課題、開展“千名輔導員萬家行”活動,這些做法都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示肯定,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由于思想超前、做法領先,2009年,國家召開全國高校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遼寧省是唯一在會上介紹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經驗的省份。
在曲建武看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太重要了,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把握規律,與時代同頻共振。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多元文化、各種思潮和信息撲面而來,影響無處不在。曲建武積極應對這種挑戰,準確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及時澄清學生們頭腦中存在的錯誤認識。在講授“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時,他結合釣魚島問題,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要求大學生自覺做到“四個自信”;在講授“理想與信念”專題時,他告訴大學生一定要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正確辨析西方國家所謂的“普世價值”;在講授“實現人生價值”專題時,他告訴大學生要處理好個人情感、職業選擇問題,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奉獻社會統一起來。
在探尋教育的規律上,曲建武展現的是“5+2”和“白+黑”的拼搏狀態。
為了使理論課教學生動、形象,每堂課開始之前,他總是認真備課,經常準備到深夜。雖然快60歲了,但是他樂于學習和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理論課教學。他走訪過國內很多大學,每所大學都潛藏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他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梳理,編輯到課件里,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鮮活知識,使之入腦入心,內化為大學生們的人生信念。
曲建武在他剛參加工作時用的手冊上寫過這樣兩句話—— 一句是馬克思的:如果人只是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的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一句是鄧小平的:少說空話,多做工作,扎扎實實,埋頭苦干。曲建武把這樣的精神追求貫穿在了職業生涯中。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理論課教師,曲建武理想信念堅定,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引路人。
曲建武不離不棄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崗位上奔波了36年。他無怨無悔、樂此不疲。他帶了四年的學生已圓滿畢業、陸續離開了,他的心愿已經得到了滿足,按說他可以歇息一下了。可是曲建武仍然在路上,他在業余時間建立了“仍然在路上”公眾號,粉絲13000多人。他堅持每天都在公眾號上發原創文章,不斷交流著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對大學生走上社會后的再教育,至今已有60余萬字。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曲建武激情澎湃,向著更深遠的目標不斷努力著。他一定會做得更好,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