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準時間:2014年 批準部門:遼寧省發改委)
遼寧省船舶污染監測信息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是遼寧省發改委2014年11月正式批準建設的遼寧省級創新平臺。工程研究中心聚焦節能環保裝備、光電傳感器、水上安全智能化系統、環境信息及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研制及技術服務,同時為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及海上交通運輸相關領域國際公約的履約提供技術支撐。
工程研究中心結合衛星遙感溢油監測技術,自助研發機載激光熒光溢油監測技術、航海雷達溢油監測技術及紫外熒光港口監測報警技術,形成星-機-船-岸多位一體的海上溢油遙感立體監測技術。利用基于陰極電位控制理論開發船用大型內燃機節能減排設備。
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從事于船舶污染監測與檢測信息化領域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參加的國家級項目10余項、省部級項目30余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等各類獎項20項。研究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衛星遙感溢油監測研究,先后14次為各地方海事局對海上溢油事故進行成功監測。在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1學科建設等計劃資助下,應用衛星遙感,機載紅外/紫外、激光熒光、機載雷達,航海雷達等遙感技術對溢油監測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及領先研究成果,并培養了一批該領域的科研人才,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的研究團隊,在船舶污染監測和檢測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某些領域達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人員現有4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7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國家高層次專家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興遼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2018年獲批首個“國家水上交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在2010年7月發生于大連新港的“7.16”溢油事故中,自主研發的“遠紅外CCD一體化溢油檢測系統”、“航海雷達溢油檢測系統”以及“衛星遙感信息的識別與提取系統”得到了充分的實戰應用,及時準確地提供了海上溢油分布信息,為溢油事故應急指揮中心的清污計劃制定和實施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得到了遼寧省、大連市以及交通部的充分肯定。研究成果榮獲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本工程研究中心溢油監測技術產品和船舶節能減排產品均屬于工程中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工程中心還將進一步實現產品技術升級,提高產品適用程度、擴大產品功能范圍、提升產品使用效能,使得工程中心產品能進一步順應市場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提高產品的綜合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加大對工程中心業務鏈前端和后端的投入,從總體上擴大工程研究中心的業務市場范圍和產品的開發、組織、實施及維護能力,達到提高工程中心盈利能力和增強工程中心綜合競爭力的目標。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型是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工作。通過創新性技術及產品服務于地方及國家經濟的同時,積極推進“中國-東盟”海上交通安全保障及互聯互通,為“一帶一路”國家大戰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