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杯h境就是生命、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近年來,全國港口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港口規模、泊位數量、貨物吞吐量等不斷提升。全國水路貨物運輸量和港口吞吐量的快速提升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船舶靠港產生的巨大排放量。
如何打好藍天保衛戰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日前,全國人大代表白力群、王祖溫在接受中國水運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控制船舶排放污染,走綠色低碳的發展之路,是時代需要,也是未來的發展需要。
綠色航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海藍天”
□ 本報特派記者 廖琨
岸電推廣急需“加速跑”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裁白力群告訴中國水運報記者,他在今年兩會上也很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這一主題,并在兩會期間再次向全國人大提出“在全國加大岸電技術推廣應用力度”的建議。
船舶靠港作業期間,為維持生產生活需要,就要開動輔助發電機發電,輔機燃燒柴油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的排放。據統計,靠港船舶輔機排放占港口城市總排放的16%至30%。
“在人口稠密的沿海港口城市,船舶靠港期間使用輔機發電產生的污染物排放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而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白力群告訴記者。目前,船舶靠港減排的通行技術有3種,分別是換用低硫油、采用LNG移動岸電和接用岸電。在他看來,發展岸電更利于靠港船舶減排,“接用岸電不僅減排作用更大,還可減少船舶振動和輔機磨損,兩者的最佳組合是航行期間用低硫油,靠港期間接岸電,既降低成本,又減少排放。”
白力群給記者算了一筆環保賬,“保守估計,目前靠泊我國港口船舶輔機發電年消耗燃料油約70萬噸,如果全部用岸電取代輔機燃油發電,港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年排放量將分別至少減少47665噸、37800噸和2214噸。”
針對國內眾多港口船舶靠港期間輔機發電嚴重污染周邊城市生態環境這一現狀,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已出臺多項政策在全國港航領域鼓勵推廣岸電,引導船公司積極實施船舶節能減排改造。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明確加大對船舶污染的執法力度,通過行政手段和方法引導加大岸電在航運企業和全國港口的推廣應用。
“就操作而言,一個接口、高壓上船、船港分離、不間斷供電、操作簡便;就減排效果而言,岸電也是港口節能減排當之無愧的‘主力軍’。然而,這樣一件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滿足了民眾期待的好事情,為什么在推廣的時候就這樣難?”讓白力群發愁的,正是岸電的推廣極其不易。
事實上,除了交通運輸部外,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電網公司等多個部門都踴躍參與到岸電推廣工作之中。然而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岸電推廣工作遇到了政策不配套、社會采用不積極兩大難題,亟待國家加強引導。
“在推廣岸電的具體實施中,當前港口企業積極性較差,一方面是因為推廣岸電重點在于減少港區乃至城市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社會效益大,但企業投資難以回收;另一方面,近年來油價和電價倒掛,用油的成本低于用電,進一步挫傷了港航企業使用岸電的積極性。此外,是否加裝岸電和是否接用岸電在政策上區別不大,適當的補貼抵消不了岸電設備投入和運營成本的增加?!痹诎琢θ嚎磥?,這幾年有關部門在推廣岸電上沒少下功夫,但效果依然不明顯。究其原因,缺乏必要的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用電上不能享受優惠待遇;補貼政策未能做到“面面俱到”,挫傷了部分企業的積極性等,岸電推廣“叫好不叫座”也就在所難免。
“岸電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環保技術,必須由中央政府牽頭才能得以推進。”白力群感慨地說。
為此,白力群建議,將制定靠港船舶強制性使用岸電的法律納入全國人大重要議事日程,鼓勵有立法權的沿海沿江地方政府制定實施強制性使用岸電的相關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繼續在財政補貼(以獎代補)或稅費調節方面保持并加大對港航企業采用岸電的政策扶持。
此外,國家和地方環保執法部門應根據船船靠港排放量制定政策或者標準,要求港口城市實施環境監測,將靠港船舶的減排量計入所在城市的減排量中,納入節能減排目標考核范圍。
白力群表示,對船供電是增量,不同于作為存量的陸上用電,大力推廣岸電應用,既有利于釋放富裕的電力產能,又有利于減少排放。因此他建議,協調國家電網根據現行油價和陸基發電成本,本著薄利多供的原則,制定優惠的對船供電價格,并對在涉及增容改造方面給予鼓勵和減免費應等支持。
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國家認定的岸基電源出廠檢測標準和檢測中心,未經檢測合格的岸電變頻電源不能投入使用,從而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和保證實船接電成功率。
“不僅要把看得見的污染治理好,還要把看不見的污染解決好。從更大視角來看,這不僅是一筆增減掛鉤的經濟賬,更是一筆社會發展的環保賬?!卑琢θ簣远ǖ卣f。
“盡快出臺船舶環保產業扶持政策”
“呼吁國家盡快出臺相關的財政補貼政策,通過一次性補貼船舶尾氣脫硫系統取代過去年復一年的巨額燃油補貼。這一舉措將會極大地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改善空氣質量造福人民,同時能夠幫助我國航運企業降低燃油成本,創造一個多贏的局面。”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王祖溫又帶來了一份建議,建議沿襲他一貫的作風,內容跟“船”有關。
為了應對以及治理空氣污染問題,中央財政自2013年起設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13年—2015年共安排254億元,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珠三角、長三角區域共11個省份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王祖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陸地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脫硫財政補貼政策已經比較成熟,力度也相對比較大。但是對于防止船舶空氣污染的相關具體政策措施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仍缺乏一個全國性的政策指引?!?
在王祖溫看來,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措施,基本集中在油品差價補貼以及船舶稅費減免等方面,這對于改善船舶排放污染狀況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港口費用減免、財政補貼燃油更換等措施畢竟是治標不治本?!凹炔荒軓母旧辖鉀Q船舶排放污染的問題,年復一年的補貼也給政府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
王祖溫告訴記者,目前應對硫排放限制主要有三種措施:使用低硫油,使用LNG燃料代替燃油和加裝船舶脫硫系統。王祖溫表示,前兩種應對措施實施起來都存在一定困難,相較之下,加裝船舶脫硫系統成為最佳選擇?!鞍惭b該系統后可正常使用重油,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然而,“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方式應對船舶尾氣污染,歐美發達國家采取的一些措施,或許值得我們學習與思考?!痹谕踝鏈乜磥?,船舶尾氣脫硫系統能夠在歐洲的船舶上大量采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政府層面的扶持與引導,作為“海上高速公路計劃”的一部分,歐盟對于歐洲航運企業加裝船舶尾氣脫硫系統采取了大規模的補貼政策。
王祖溫進一步分析,“船舶尾氣脫硫系統的大量采用,一方面使歐洲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也實現了傳統航運業的產業升級,推動了船舶環保裝備等高端制造業的發展。”
“其實,歐美國家這種對環保設備的補貼,也是一種變相的航運財政補貼。因為船舶尾氣脫硫系統的安裝可以使船東避免更換昂貴的低硫燃油,從而降低船舶燃油成本,而這對于我國遠洋運輸企業來說實際造成了一種不公平的競爭態勢。”王祖溫認為,加裝船舶尾氣脫硫裝置,其一次性投入所需費用僅略高于每年的換油成本,但是卻可以極大降低船隊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王祖溫呼吁,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的財政補貼政策,通過一次性補貼船舶尾氣脫硫系統取代過去年復一年的巨額燃油補貼。這一舉措將會極大地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改善空氣質量造福人民。
隨著2020年全球海域0.5%硫排放控制的日益臨近,相關行業將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這對于我國既是一個重大挑戰,也是一個重大機遇。
王祖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科技船舶環保設備技術難度高,并且國內相關企業處于起步階段,亟需國家層面的扶持?!霸诃h境保護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今天,培植壯大國內船舶環保裝備制造企業,不僅可以提振實體經濟,增加就業和國家稅收,對于我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國際航運規則話語權的提升也具有重大影響?!?
相關鏈接:http://epaper.zgsyb.com/html/2017-03/10/content_13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