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準時間:2019年 批準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任:潘明陽)
“智能航運一體化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大連海事大學牽頭申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9年1月認定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發改辦高技〔2019〕180號)。目前參與共建企業包括億海藍(北京)數據技術股份公司、江蘇物潤船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西交通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立足水運交通運輸領域,針對國家、地方和行業的戰略規劃和重大需求,建立“產學研用”的運行模式,發揮共建單位的優勢力量,重點圍繞智能船舶、智慧航道、智慧海事、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等智能航運一體化應用,開展理論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驗,搭建技術研發、測試和工程化驗證平臺,為船舶航行、航道維護、海事監管、船企運營、港口管理和物流運輸等航運業務提供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形成體系化的產品、裝備和服務平臺,建成國際領先的智能航運技術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有力支撐國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我國加快航運數字化轉型、推進智能航運技術應用的重大需求,根據智能航運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設置了以下四個研究方向:
方向一:電子海圖/航道圖與航運數字孿生
研究內容:研究面向智能航運的高精度電子海圖數據的智能化生產和管理的關鍵技術,開發符合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海圖/航道圖編輯、生產、檢驗、保護和應用平臺,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為航運業務場景提供二維和三維基礎地理信息底座。圍繞船舶、港口、航道和船閘的監控、識別、決策等需求,基于數字孿生基礎理論,研究數字孿生模型構建、信息物理數據融合、服役狀態評估與系統推演預警等技術,開發船舶、港口、航道和船閘數字孿生的交互與協同應用系統。
方向二:航運大數據與智能航運算法
研究內容:研究大規模多維度異構的航運大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檢索和分析技術,解決航運時空大數據的高效索引和分布式處理難題,為船舶、貨物、航道和港口等航運場景的實時可視化跟蹤、統計、分析、模擬、智能識別與預測提供數據基礎。研究智能航運共性基礎算法,基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大模型等AI技術,重點突破交通流、水文、氣象、船期、運價等航運時空要素的智能預測算法,突破雷達、AIS與視頻等多源融合的航運環境目標分類、檢測、跟蹤和分割等智能感知算法,突破基于多智能體的船舶智能避碰、智能模擬、智能組織和智能規劃等算法,為各種智能航運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方向三:船舶智能航行與船舶綜合仿真
研究內容:研究電子海圖、雷達、AIS、視頻、水文氣象等多源數據融合與自主航行決策技術,突破智能感知、智能避碰、交通態勢識別與推演和自主航行決策等難題,開發ECDIS、ECS、船舶智能航行APP、智慧引航終端和一體化智能船橋等船舶智能導航系統與裝備。面向船舶實操訓練與評估、港航工程論證、海上搜救決策、智能船舶測試等需求,研究高精度船舶運動仿真、復雜場景演化模擬、人機自然交互和實操智能評估等技術,開發航海綜合仿真、智能船舶虛擬仿真和海上協同救助演練系統。
方向四:智能航運應用系統與服務平臺
研究內容:研究數字航道、智慧航標、航道動態綜合監控、航標配布優化、航道水深資源應用優化等技術,設計與研發航道設施智能管養和航道信息綜合服務等系統,建設新一代智慧航道應用體系。研究船舶交通狀態與通航環境的綜合監控、分析、評估、組織與管理技術,研發VTS、航道生態監管與船舶污染防治、船員培訓與服務等系統,建設新一代智慧海事應用體系。研究基于微服務、數據中臺和微前端的智能航運信息服務技術,解決電子海圖/航道圖、船舶動態、航道信息、海事信息、貨物物流信息、貿易信息等精細化數據和應用服務的API接口技術,構建智能航運一體化服務平臺。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明陽,教授,博士生導師,興連英才計劃領軍人才,中國航海學會首屆科技貢獻突出人物,長期致力于電子海圖、船舶導航、數字航道、海事監管和港航服務等智能航運應用技術研究,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和一級行業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鴻翔,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青年“十大英才”、交通運輸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長期致力于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智能船舶等研究,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2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和一級行業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邵喜,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興連英才計劃高端人才,長期致力于電子海圖/航道圖、船舶導航、船舶引航、航海儀器、數字航道與智能航運等研究,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和一級行業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以及虛擬仿真教學成果獎3項。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自批建以來,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1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其他科研項目50余項,獲省部級和行業學會科技獎勵10余項,制定起草行業和地方標準8項,取得專利授權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共建單位實現產值超30億元。
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目前由7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涵蓋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航海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4人,博士比例達85%以上。工程實驗室每年平均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100余名。
實驗室聯系人,李邵喜,辦公郵箱:[email protected]

(以上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