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交通載運裝備與智能交通技術”重點專項2022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我校黃連忠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牽頭申報的“船舶運行能效提升與排放控制技術”項目獲批立項,該項目是我校首次在交通載運裝備領域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任務。
項目是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由大連海事大學牽頭,聯合中國船級社、武漢理工大學、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合作承擔,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優勢,形成“產學研用”創新研發模式。項目立項總經費1.07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950萬元。
項目圍繞船舶運行能效提升與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問題開展研究,為我國交通載運裝備支撐“雙碳戰略”“交通強國”等戰略提供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體系保障。項目提出減摩、抗磨、抗極壓和低灰分的船舶動力機械潤滑新理論,突破船舶高效減阻與動力系統高效潤滑、船舶高效推進動力布局優化與高效主輔推進、船舶營運能效控制、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與控制、船舶綜合能效評估與驗證等關鍵技術,研發船舶輪緣推進裝置和船舶風力輔助推進裝置樣機、多源協同調控的船舶營運能效優化平臺、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分析與評估驗證集成系統、船舶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系統樣機、船舶綜合能效評估體系和驗證系統等裝備各1套并在典型船舶上進行應用示范。項目的實施為落實我國“雙碳”戰略,推進水路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滿足日益嚴格的國際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法規的需求,創出行之有效的路徑,對我國水路交通具有重大社會經濟價值。

近年來,學校緊密跟蹤國家和行業重大戰略需求,結合學校在水路交通運輸運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獨特優勢,強化科研組織謀劃和協同攻關,聚焦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綠色、智能”等核心要素,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有效提高了我校在交通運輸工程和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了引領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