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1
10月19日,中國物流學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了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鑒定會,對大連海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承擔并完成的“海洋強國戰略下物流工程研究生‘全程多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教學成果進行鑒定。該成果鑒定專家組由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中國工程院林鳴院士,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朱曉寧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首席教授趙林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郭肇明5位專家組成。會議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秘書長賀登才主持,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昊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上,鑒定專家組認真聽取了成果主持人孫家慶教授關于該成果的匯報,仔細審閱了相關材料,并進行了現場提問質詢。鑒定專家組對該成果內容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認為此成果響應國家重大需求,理念先進、目標明確、方法務實、措施有力、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引領性和推廣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對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國際航運特色鮮明,技術應用創新與工程實踐能力突出的優秀物流工程人才具有開創性貢獻,對中國高校更好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具有推廣意義。鑒定專家組一致同意該成果通過鑒定,經過認真討論,形成鑒定意見,并推薦申報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該教學成果的創新點在于:1.提出并踐行了“全程設計、多維融合,打造校企共同體”的實踐育人理念,將價值引領貫穿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實現了運用“定位-模式-路徑”結構模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國際航運特色鮮明的高級物流工程人才的育人目標。2.以創新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營造了集管理、課外創新、課內教學、平臺于一體的“全程多維”實踐教學路徑體系與開放式育人環境,構建了“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一線貫通”專業實踐訓練體系、“七位一體”課外創新體系,并創新設計了基于BOPPPS線上線下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以及相關教學實驗軟件。3.打造了產教融合的育人保障機制,形成課程思政、教材、基地、國際化四大品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育人效果明顯、學生滿意度高;系列化、航運特色鮮明的研究生教材與案例庫達到國內一流或先進水平;海大實習船及鹽田國際等10大實踐基地形成了獨具航運物流特色的品牌基地,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創新物流工程研究生中外聯合培養機制培養了大批國外留學生,提升了國內研究生的國際化水平。
據介紹,2012年以來,該教學成果形成并在大連海事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開展應用,取得了優異的成果,為物流工程人才夯實了深厚的學術與實踐能力,為特色高校物流工程專業學位建設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為加快推進產教融合提供可借鑒的樣板。
相關閱讀
針對長期以來物流工程研究生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實踐同專業缺少互動等問題,大連海事大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修訂物流工程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加強產教融合,共同完成了本項教學成果。
成果準確定位,以突出育人價值、特色價值、應用價值為導向,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國際航運特色鮮明,技術應用創新與工程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級物流工程人才。勇于創新模式,以“全程設計、多維融合,打造校企共同體”為理念,通過產教融合、工管學科融合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實踐形式與考核評價的多維化,形成研究生以“雙重身份”融入企業、高校教師以“技術服務專家”融入企業、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以“校外兼職導師”資格融入學校、“校企資源共享”融入的產教“四融入”實踐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優化路徑,構建以基礎課、專業課、技能課、創新創業課為核心的“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以工程項目為載體、由實驗實踐平臺組成的“一線貫通”的專業實踐訓練體系,由科研訓練、課外社會實踐、課外創新類課程、國內外交流、競賽、專利發明、學術論文等組成的“七位一體”的課外創新體系的三大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以機制、師資、教材、平臺建設為核心的“四位一體”校企共贏長效機制;打造以實驗室、教學網絡平臺、實習船、校外基地、國際化交流為核心的“五位一體”校企實踐教學平臺體系。
來源: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