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中華優秀海洋文化外譯與傳播高端論壇暨“大連海事大學中華優秀海洋文化外譯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凌水國際會議廳成功舉辦。本次活動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旨在進一步加強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建設,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海洋文化。校長孫玉清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論壇由外國語學院院長曾罡主持。

校長孫玉清致辭,他強調,推進中華海洋文化的國際傳播就是要善用現代眼光和世界視角對中華優秀海洋文化精髓進行挖掘提煉,堅定海洋文化自信,更好地向世界譯介和傳播中華海洋文化思想精神,讓中華優秀海洋文化走向世界,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向海外宣傳中華民族正義、和平、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構建人類海洋命運共同體。

校長孫玉清與“中心”主任曾罡共同為“中心”揭牌
曾罡簡要介紹“中心”的架構及任務。他表示,中心是2021年11月組建成立的校級科研機構,以外國語學院為主導、相關學院相互支撐,意在加強海洋文化領域新型智庫培育建設,深入開展中華優秀海洋文化外宣外譯研究,服務中華優秀海洋文化“走出去”戰略,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教育部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李正栓、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寧琦、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裴亞軍、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曲金良、教育部外教委副主任委員修剛、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員趙軍峰做主旨報告,并邀請了大連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楊俊峰、遼寧省翻譯學會會長董廣才、大連市外事辦公室二級巡視員張建威、大連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劉迎春教授、“中心”主任曾罡教授、“中心”辦公室主任馮浩達教授做論壇主持人。
黃友義認為,做好國際傳播是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一種文化必然,中國的國際傳播今后很長時間內將主要依賴中譯外。譯什么,誰來譯,尤其是譯者隊伍如何建設是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寧琦表示,高校翻譯學科建設只有緊密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探索翻譯學科與國際傳播學科的跨學科融合發展路徑,打造中國對外傳播翻譯高端人才培育基地,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對外話語傳播的戰略需求。
裴亞軍認為,海洋文化國際傳播離不開術語和翻譯,主張從中華傳統科技和文化術語中發掘海洋基因;從海洋科技術語中發掘中國元素;以核心概念作為基礎構建海洋文化術語體系。
修剛表示,面對傳播影響力“西強我弱”的局面,思考與討論對外翻譯如何既堅定不移地傳播好中國主流聲音,又關注外國受眾需求,如何助力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與理論意義。
曲金良表示,要系統梳理、完整展示中國海洋版圖,揭示其歷史生成和發展的動因、內涵、特點、規律和對世界文明歷史的影響。
趙軍峰認為,中國特色法治術語的翻譯策略一在“立格”,二在“傳意”。
李正栓詳細闡釋了毛澤東詩詞在西歐、蘇聯和北美的翻譯與傳播。


本次論壇暨“中心”成立大會進一步弘揚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海洋文化,服務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戰略,強調了海洋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特殊意義。
未來,“中心”將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海洋文化對外翻譯、對外宣傳研究,加強海洋文化外譯研究體系頂層設計;堅持決策需求導向,為國家各項建設提供海洋文化支撐及決策參考;打造智庫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強國際海洋文化學術合作,建成代表國家水平的海洋文化研究國際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