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數字通信和電子傳感等現代技術的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成為推動智能船舶與現代航運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搶抓技術發展機遇,整合海洋智能裝備領域科技研發與產業應用等方面的資源,培育和推廣智能無人艇研發成果,10月30日,由中國航海學會、大連市人民政府主辦,大連市科學技術局、大連海事大學承辦的“全國智能無人艇搜救大賽暨智能無人艇技術高峰論壇”在大連開幕。
大賽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客戶端以及大連海事大學官方微博、抖音、B站和快手號同步線上直播,截止目前,累計觀看量120余萬。

大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志宏、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 、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鄭少南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王小勇主持。

張志宏表示,大連因海而生、依海而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遼寧、大連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方向,緊緊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機遇,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對海洋產業的賦能作用,加快構建新型海洋產業體系。本次大賽是人工智能領域里的一次創新應用,也是我國智能無人艇領域的一次產業實踐。我們將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海洋產業深度融合,圍繞智能無人艇等海洋裝備自動化關鍵技術開展協同創新,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無人艇及水上搜救設計、研發和產業化孵化基地,希望本次大賽能夠立足大連繁榮發展,不斷擴大大連的產業輻射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才聚焦力。

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表示,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與航運要素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航運這一新業態,智能船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對傳統的船舶與航運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次大賽以智能無人艇搜救為主題,與航運安全這一現代化航運業的核心議題高度契合。他圍繞智能化提升航運現代化水平、5G技術催生航運業融合發展新業態、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航運業轉型發展三方面分享了對智能航運的看法。他表示,中國航海學會將致力于打造“產、學、研、政”四位一體,構建協同、開放、共享、融合的深度學習平臺,竭誠為廣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建言獻策、提供服務,在數字經濟的海洋中,駕駛智能航行巨輪朝著交通強國目標,勇立潮頭,當好先行。

鄭少南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海洋科技和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本次大賽,是搶抓創新機遇、搶占前沿高地的一次重要實踐,是加強高校學生對海洋科技與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推動校企校地多方聯動共建、產學研多維融合創新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大賽的召開將對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涉海科技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大連海事大學始終堅持把“創新”置于學校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進涉海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發展和人才培養,為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助力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據悉,本次大賽以“海上智能搜救”為主題,以無人艇技術在搜救領域的應用展示為主要目的和內容,設置了智能無人艇搜救創意設計、人機協同無人艇水面目標快速救助、自主無人艇水面目標快速救助、無人艇搜尋探測水下目標等4個科目,線上賽事與線下賽事同步舉行,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等30余家單位的近60支隊伍參加比賽。大賽期間,同步舉行智能無人艇技術高峰論壇、海洋智能裝備青年學者論壇、產學研技術對接會,發布海洋技術需求、對接海洋科技成果。大賽的舉行,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大連向創新創業創投中心邁進。


“全國智能無人艇搜救大賽”將每年舉行一次,首屆大賽由大連市科技局、大連海事大學承辦,大連海事大學是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著名高等航海學府,海事教育領域唯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立足交通、面向海洋,在海事海洋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就開展了智能駕駛技術與系統的預研工作。2017年7月,由大連海事大學牽頭,聯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級社、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成立“無人船技術與系統聯合重點實驗室”,聯合開展智能船舶技術研究和智能船舶應用研究;以該實驗室為基礎,于2018年建立大連市“智能船舶技術與系統”工程中心”;2019年獲批遼寧省以及交通運輸部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這是智能船舶領域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行業重點實驗室。2020年,總投資1.17億元的學校科研與實訓兩用智能船也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